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蒋长龙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开发了两种基于上变频纳米颗粒的纳米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氨基脲(Semicarbazide)和肝素(Heparin)。
这些传感器由掺杂镧系元素的上变频光学材料制成,这有助于研究人员将低能量的近红外光子转换成高能量的短波可见光子。
氨基脲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食品污染物,可导致癌症和神经损伤。由于传统方法缺乏光学反应,因此很难构建一种高效和敏感的光学检测方法来检测氨基脲。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以磷钼酸(Phosphomolybdic Acid)作为氨基脲的特异性识别元素,该传感器在0-16μM范围内对氨基脲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而肝素是一种临床上重要的抗凝血药物,在高浓度时容易导致凝血困难。这种新型肝素传感器解决了传统荧光方法中常见的自发荧光和光漂白问题。它表现出荧光-比色双反应的光学行为,在荧光模式下检测极限为0.1nM,在比色模式下检测极限为0.3nM。
(图源论文)
科学家表示,该纳米传感器消除了自发荧光,有效地提高了准确性,从而扩大了肝素的临床检测和相关医疗安全应用。此外,这些传感器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监测有益处。
该研究论文题为"Chromaticity Evolutionary Detection of Food Contaminant Semicarbazide through an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Based Nanosensor",已发表在《分析化学》期刊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原文: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1c0420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中科院开发纳米传感器,可高效检测氨基脲和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