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冠长期症状”风险或可预估
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或许可以通过测量人体中某种抗体的水平预估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新冠长期症状”的风险,从而降低这种风险并改进对新冠患者的治疗。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这份报告说,通过研究175名新冠患者和40名健康者,研究人员发现,出现“新冠长期症状”的患者体内IgM抗体和IgG3抗体水平普遍较低。研究人员说,有哮喘病史以及IgM抗体和IgG3抗体水平低的人出现“新冠长期症状”风险较高,这一发现有助于动员这类人群接种疫苗,以便降低出现“新冠长期症状”的风险。
日本研究:奥密克戎在皮肤等表面存活时间最久
近日,日本一研究团队发表论文称,相比德尔塔毒株等,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皮肤和塑料表面存活时间最久。奥密克戎的迅速蔓延或许与此有关。报道称,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广濑亮平等人的研究团队表示,奥密克戎可在皮肤表面存活21个小时,而德尔塔为17个小时;奥密克戎可在塑料表面存活8天,而德尔塔毒株为4.8天。不过,研究团队也指出,用酒精消毒15秒后,皮肤表面任何一种变异毒株都会失去活性。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
近日,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与上海科技大学合作,完成以致幻剂与其靶点结构为导向的新型快速抗抑郁化合物设计,为新一代非致幻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研发指明了方向。这一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该项研究成果为新一代非致幻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研发指明了方向。科研人员介绍,化合物并不等同于药品,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争取早日使其成为造福患者的药品。
想延年益寿?这两种血液蛋白很重要
根据发表在《自然·衰老》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可以影响人们的寿命和健康的血液蛋白——载脂蛋白a(LP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根据最大的衰老基因研究,开发针对这两种蛋白质的药物可能是减缓衰老过程的一种新方式。研究人员说,通过降低LPA和VCAM1水平来治疗疾病的药物,可能会有改善体质和延长生命的额外好处。
蝙蝠的回声定位演化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哲西、Benjamin Sulser和合作者基于蝙蝠内耳解剖结构,支持了一项有争议的演化分类。理解各种蝙蝠内耳结构变化为其多样的回声定位策略提供了新见解。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罗哲西等使用微解剖和CT扫描检查了19个科39个蝙蝠物种的内耳结构。他们观察到高度衍生的阳翼手亚目螺旋神经节结构(一组听觉系统的神经细胞体),这是现今和古代阳翼手亚目独有的结构。研究者总结说,这些特性可能是许多回声定位策略的演化驱动因素,并与阳翼手亚目的多样化相关,这个亚目包含了82%的回声定位蝙蝠。
象鼻可能是动物最敏感部位
大象的鼻子可能是动物王国中最敏感的身体部位之一 ——这是德国伯恩斯坦计算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Michael Brecht和同事,在解剖了3头亚洲象和5头非洲丛林象的头部后得出的发现。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研究小组还发现,象鼻中与触觉有关的神经厚度是大象视神经的3倍。Brecht表示,这种厚度表明了神经元能够携带多少信息,以及象鼻的触摸系统可能有多精确。
大量成年人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的体重指数和体型
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显示,只有不到2/3的成年人能正确估算自己的体重指数(BMI),能正确判断自己体型的人连一半都不到。研究者调查了774名波兰成年人,平均年龄为36岁,其中女性占60.7%。他们计算了这些成年人从2010年到2011年的BMI,调查了他们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BMI值和体型的估算值。
可拿起蛋黄的“剪纸”机器人抓手面世
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期刊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工程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型机器人抓手,它极其灵活精确,能够提起柔弱的蛋黄而不破坏它,且其精确度足以举起一根头发。这一成果适用于柔性机器人和生物医学技术。这种新型抓手借鉴了剪纸艺术,包括切割和二维(2D)折叠的方式,最后形成三维(3D)形状。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通过在大部分材料上切割平行狭缝,使用剪纸将2D片材转换为弯曲的3D结构。
用海洋动物的壳来指示远古时期的海洋环境
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第一次通过分析海洋软体动物的壳的化石,表示二叠纪末的海洋并没有发生酸化。研究人员在现在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位点,收集了生活在二叠纪末的海螺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壳的化石,并在显微镜下分析了2300多个相应的化石。这些海洋动物的壳是由一种碳酸钙类矿物组成,因此在酸性环境下会被溶解而发生破损。但他们发现这些化石的形状完好,没有出现孔洞等被酸性海水损坏的迹象,这表明二叠纪末,海洋可能并没有发生酸化。
新的经典算法将光量子模拟效率提升 10 亿倍
2020 年 12 月,中科大研制的“九章”光学量子计算机在“高斯玻色采样”(GBS)上实现了“量子优越性”,在 200 秒内完成了最强的超级计算机需要 6 亿年完成的计算。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量子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 GBS 经典(非量子)模拟算法,将对 GBS 的经典模拟的效率提升了 9 个数量级。在 100 000 核超级计算机上进行的多达 100 种模式和多达 92 个光子的 GBS 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令超算原本需要 6 亿年完成的模拟计算缩短到几个月。研究者表示,“量子优越性”实验代表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巨大成就,而此项研究和同类研究为其提供了更好的参照,帮助更准确地表述量子优越性的边界。相关论文 发表于《科学进展》上。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实现施温格效应
近日,一项发表在《科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特殊设计的石墨烯设备施加大电流,在实验室中实现了类施温格效应。研究人员用石墨烯制成一些经过特殊设计的超晶格和约束结构,用以提高电场强度,得以在桌面空间中实现异常强大的电场。在强电场下,研究人员观测到电子-空穴对自发产生,产生过程的细节与理论预测吻合得很好。此外,研究人员还将产生的电子加速到光速的1/300,观察到电子变得超亮,提供了高于理论允许的电流。研究人员对这一过程的理论描述与施温格对真空的描述有很大的不同。
天文学家发现一类新型天体
宇宙中天体忽明忽暗的现象称为“瞬变”(transient),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及其残留物的特征。近日,发表在《自然》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了瞬变特性不同以往的天体。研究者分析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低频先导望远镜(SKA)默奇森宽场阵列(MWA)的观测数据,在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的银河系范围内锁定了辐射源天体。观测持续的几小时中,该天体每20分钟发射一次极其明亮的射电信号。它的体积比太阳小、发射出高度极化的无线电波,这表明天体存在强磁场。这些特征与超长周期磁陀星(magnetar)吻合,这是一种自转较慢的中子星,目前仅在理论上被预测存在。这项研究发现的天体亮度超过了天文学家对超长周期磁陀星的预期。
国家航天局:将培育发展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
1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发布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国家航天局介绍,未来五年将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面向行业和区域发展以及大众多样化需求,深化通信、导航、遥感信息综合应用。加快航天技术成果向经济社会的转移转化,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空间碎片清除、空间试验等太空经济新业态。
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现场安装工作已全面展开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月21日,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的不锈钢网壳主结构第一榀支撑柱成功吊装落位,这也标志着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现场安装工作全面展开。该不锈钢网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单体不锈钢主结构之一,直径41米,由大约900吨低放射性本底不锈钢材料在工厂焊接成构件后,运往实验现场通过12万套高强螺栓拼接而成。该不锈钢网壳将承载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两万五千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前端电子学、电缆、防磁线圈、隔光板等诸多关键部件。
SpaceX 失控火箭将与月球相撞
据《卫报》(The Guardian)报道,美国 SpaceX 公司一失去控制的火箭二级将在 3 月 4 日撞击月球。该猎鹰 9 号(Falcon 9)火箭发射于 2015 年 2 月,将一卫星送至日地拉格朗日点 L2(与地球距离是地月距离的约 4 倍)。完成运载任务后,重约 4 吨的二级火箭就被遗弃了。后者没有足够的燃料来返回大气层或脱离地月引力,一直以失控状态运行。最新的轨道数据表明,该二级火箭将在 3 月 4 日以 2.58 km/s(约 9300 km/h)的速度撞击月球。由于太阳光压等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准确撞击位置尚无法确定。
欧洲首台超5000量子位元的量子计算机在德国启动
从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获悉,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日前启动了拥有超过5000个量子位元的量子计算机。该中心表示,作为欧洲首台拥有超过五千个量子位元的量子计算机,这是欧洲量子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戴永年院士逝世
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27日在昆明逝世。戴永年,1929年2月生于云南昆明。1948年12月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云南大学矿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随云南大学矿冶系调整进入昆明工学院工作,1956年由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在昆明理工大学任教。曾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资深常务理事。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兰州大学特聘教授贺缠生当选美国地理学会会士
近日,美国地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 AAG)公布了2022年新增选入选的会士名单,全球共有13名学者入选,兰州大学特聘教授贺缠生成功入选。贺缠生教授在科学研究中综合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成多尺度数据,交叉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系统分析土地利用如何影响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在水文地理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当选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AAG )。贺缠生是兰州大学特聘教授,资源环境学院旱区流域科学与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杰出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福布莱特高级专家奖获得者。
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项目结果出炉
根据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广电总局等十二部委《关于开展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四川农业大学生物科技和校内科研团队的优势研究成果,由学校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牵头申报的《基于IPv6的樱桃智慧农场研究与应用》项目从全省1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经过全国上千件申报项目的专家评审、视频答辩等多个环节,于近日成功入选本轮试点项目。 据悉,获批此次试点项目的高校全国仅有15所(包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是全国农林高校中唯一入选的学校,也是四川省内唯一入选的高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学术头条:奥密克戎可在塑料表面存活8天,可拿起蛋黄的“剪纸”机器人抓手面世,SpaceX失控火箭将与月球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