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发现了神秘的“流浪”(或“自由漂浮”)行星群的诱人证据,这些行星可能单独存在于深空,不受任何宿主恒星的约束。
这项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现位于英国开放大学)的 Iain McDonald 领导的研究使用了 2016 年美国宇航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K2 任务阶段获得的数据。在为期两个月的活动中,开普勒每 30 分钟就对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数百万颗恒星进行一次监测,以寻找罕见的引力微透镜事件。
研究小组发现了 27 个短期候选微透镜信号,这些信号在 1 小时到 10 天的时间范围内变化。其中许多以前曾在从地面同时获得的数据中看到。然而,四个最短的事件是与地球质量相似的行星相一致的新发现。
这些新事件并没有显示出可能来自宿主恒星的伴随更长的信号,这表明这些新事件可能是自由漂浮的行星。这些行星可能最初是围绕着主恒星形成的,然后被系统中其它更重的行星的引力拉出。
85 年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根据他的广义相对论预测,微透镜描述了来自背景恒星的光如何被前景中其它恒星的存在暂时放大。这会产生短暂的亮度爆发,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在任何特定时间,我们银河系中大约每百万颗恒星中就有一颗明显受到微透镜的影响,但预计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由行星引起的。
开普勒的设计目的不是为了使用微透镜寻找行星,也不是为了研究银河系内部极其密集的星场。这意味着必须开发新的数据缩减技术来寻找开普勒数据集中的信号。
Iain 指出:“这些信号极难找到。我们的观察指出,在天空中最密集的地方,一台年老的、生病的望远镜视力模糊,那里已经有数千颗亮度各不相同的明亮恒星,还有数千颗小行星掠过我们的视野。从那杂音中,我们试图提取由行星引起的微小的、特征性的增亮,而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在信号消失之前看到它。这就像在高速公路中间寻找萤火虫的一次眨眼一样简单,只需使用手持电话。”
曼彻斯特大学的合著者 Eamonn Kerins 也评论说:“开普勒已经实现了它从未设计过的目标,为存在大量地球质量的自由漂浮行星提供了进一步的初步证据。现在它将接力棒传递给其它旨在寻找此类信号的任务,这些信号如此难以捉摸,以至于爱因斯坦本人认为它们不太可能被观察到。我很高兴即将到来的 ESA Euclid 任务也可以加入这项工作,作为其主要任务的附加科学活动。”
确认自由漂浮行星的存在和性质将是美国宇航局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以及可能的欧空局欧几里德(ESA Euclid)任务等即将到来的任务的主要焦点,这两个任务都将被优化以寻找微透镜信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银河系中心发现神秘的流浪行星种群 它们不受任何宿主恒星约束